隨著公眾對飛機的了解越來越多,不少細心的旅客發(fā)現(xiàn),民航客機的舷窗不僅小,,而且外觀多呈圓形或橢圓形,。舷窗的外形如此設計,,其背后的秘密究竟是什么,?
揭秘一
舷窗為什么多呈圓形或橢圓形?
隨著飛行高度的增加和飛行速度的加快,,飛機在做各種機動動作時承受的壓力也在加大,,特別是現(xiàn)在的客機機艙需要依靠加壓來維持較舒適的乘坐環(huán)境,這對機體的抗壓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,。而機艙內的高壓會作用在舷窗上,,隨著飛行高度不斷攀升,舷窗內外壓差也會越來越大,。選擇圓形或者橢圓形的外觀,,是因為這兩種形狀在各個方向上的結構相同,這樣機艙承受的壓力被平均分散,,避免舷窗因承受不住過大的壓力而破損,。此外,這種設計還有利于減弱飛機在遇到氣流顛簸時的沖擊力,,確保飛行安全,。
不過,舷窗最早并非都是圓形或者橢圓形的設計,,起初也有不少方形舷窗,。這是因為早期飛機的飛行高度有限,客艙不需要加壓,,所以舷窗有時會被設計成方形,。但實踐和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機體結構的開口處是各種壓力比較集中的地方,,比如方形的四個角是最容易因壓力不斷變化而崩潰的地方。早期,,四邊形的舷窗結構穩(wěn)定性較差,,壓力不斷變化,舷窗很容易發(fā)生因材料疲勞導致的結構崩潰,,曾出現(xiàn)過不少舷窗破損的情況,,對旅客安全造成了極大威脅,所以現(xiàn)在客機舷窗的形狀才演變成圓形或者橢圓形,。
揭秘二
舷窗的材質和結構有何特點,?
除了在外觀設計上要充分考慮安全性,用來制造舷窗的材料也要最大限度地確保飛行安全,。飛機舷窗的材質非常獨特,,并不是我們常見的普通玻璃,而是采用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原料。這種材料比玻璃輕,,更加堅韌,,而且容易加工。
在結構上,,舷窗采用多層材料疊壓結構,,可以承受1.8公斤的鳥在0.8倍音速下的撞擊。細心的旅客可能已經(jīng)發(fā)現(xiàn),,現(xiàn)在的舷窗都有三層:首先是與機身外部對齊的外部窗格,,負責承受艙內加壓帶來的壓力,當這層舷窗出現(xiàn)破損時,,不會影響整體安全,;中間層是防止外層破裂而設置的保險層,通常帶有一個小孔,;內層是較薄的非結構塑料窗格,,我們稱之為“刮板”。中間和外部的兩層舷窗是密封結構,,它們也是保證飛機氣密性的重要組成部分,。內層的舷窗主要是為了防止旅客不小心撞擊到中間層的密封舷窗。
有的旅客可能坐在沒有舷窗的座位上,,這一位置被稱為“缺失舷窗”,。之所以此處沒有安裝舷窗,是為了給空調管道讓路,。飛機越大,,其空調系統(tǒng)就越復雜,缺失舷窗的數(shù)量也就越多,。
舷窗下方的小孔則是用來確保外層玻璃能承受壓力的沖擊,。這個小孔好比飛機的呼吸孔,是很重要的一項設計,。機艙內的空氣是經(jīng)過加壓的,,因此飛機內外部的壓力不同,有了這個小孔,,機艙內較大的氣壓可以直接作用到最外層的玻璃上,。當小孔的調節(jié)作用達到極限時,最先破裂的玻璃會是最外面一層,,以確保機艙內不會失壓,。另外,這個小孔還能起到防霧的作用,,即使飛機飛上高空,,旅客也能清晰地觀賞藍天美景。
揭秘三
舷窗為什么這么小,?
舷窗的大小與飛機承受的壓力和所用的材料有關,。客機舷窗的尺寸通常為寬30厘米,、高45厘米,。據(jù)了解,飛機進入巡航飛行階段后,,舷窗承受的壓力可以達到675公斤,,相當于一頭棕熊的重量。有鑒于此,,“全景落地窗”賞景顯然是不現(xiàn)實的,,而且也不安全。
飛機機體主要由蒙皮,、桁條,、隔框等部分組成,它們彼此交錯,,橫豎組合連接在一起,。而舷窗被鑲嵌在其中,所以它的大小受到了限制,。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當年的“協(xié)和式”客機,。由于超音速飛行對飛機結構的要求更高,機體上的加強件也更密集,,所以其舷窗只有明信片那么大,。
此外,航空公司還需要考慮飛機的成本,,舷窗的面積基本滿足經(jīng)濟性和觀賞性的要求即可,。如果將飛機舷窗的尺寸設計得過大,飛機就需要降低飛行高度,、減緩飛行速度,,或使用更昂貴的材料來制造舷窗。